闽南

罗汉串是什么肉

罗汉串,这个听起来颇具禅意的美食名词,近年来在街头小吃和网络话题中悄然走红。它既不是某种神秘动物的肉,也不是佛教传说中的贡品,而是闽粤地区对猪内脏特定部位的统称,尤其以“罗汉肉”这一称呼在福建泉州、漳州一带广为流传。这种看似平凡却饱含地域智慧的食材,背后隐藏着

泉州 达明 闽南 罗汉 罗汉肉 2025-04-26 18:13  12

厦门的百年“豪宅”上,都有它……

它选取颜色鲜艳的彩瓷器,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,按需使用钳子、木槌、砂轮等工具,通过剪、敲、磨等,制作形状大小不等的瓷片,然后用糖水灰按造型需要在坯型上逐层粘砌成人物、动物、花卉、山水,装饰寺庙宫观、宗祠、传统民居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、门楼、壁画,最终完成瓷雕。

豪宅 厦门 林欣 闽南 瓷雕 2025-04-27 00:05  13

温陵志丨闽南掌故:清末名士吴增的“扫黑檄文”

吴增(1868—1945),字桂生,号蹇陀,又号古丰州人、养和居士,是清末南安最后的两位进士之一,也是享誉泉南的教育家、社会活动家。他生平所作诗文甚多,今传世的多收录于《泉俗激刺篇》《番薯杂咏》《养和精舍诗胜稿》之中。吴增为人爽快,其诗也直白,由于他对清末民初

闽南 掌故 檄文 温陵 吴增 2025-04-25 17:53  13

学思践悟|在侨厝里留住乡愁 ——“华侨乡愁”晋江模式深度思索

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集体记忆,是见证民族复兴的精神坐标。晋江作为“晋江经验”的发源地,以保护华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,创新构建“三力统筹、三优赋能、三融合力”的活化体系,打造出传统村落现代转型的“华侨乡愁”晋江模式,“华侨乡愁”晋江模式入选全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

晋江 华侨 闽南 乡愁 华侨乡愁 2025-04-25 06:43  12

在宋元海丝宴发布会上说了几句话

会上遇到了很多餐饮名人,一一上前请安问候。认识他们时我还正当年,转瞬十几年过去了,大师们退休了,年纪大的70多了,小一些的也是六十大几了,我算是比较小的,头发也都白了。前排坐了一些领导,我坐在第二排。领导致辞后,胡满荣先生介绍他的“宋元海丝宴”菜品,然后主持人

闽南 石狮 宋元 蟹酿橙 胡满荣 2025-04-23 15:19  12

闽南的'惠能' 龙裤国师 /梧阅

都是无读书,却都悟道成佛。六祖惠能,原本是一名樵夫,砍柴归来经过一个客舍,听闻有人颂读《全刚经》曰:'应无所住而生其心',嗣后'一闻经即开悟',有人读了几百遍《金刚经》,都不能开悟,一头牛'牵到了北京还是牛'…为啥惠能未读边书,却能一闻经即开悟,《坛經》的解释

闽南 国师 惠能 龙裤国师 石室岩 2025-04-20 19:04  10

田埂间的沉浸式课堂:闽南师范大学学子共耕“责任田”

闽南网4月13日讯(通讯员 邹少婷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 文/图)4月10日,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在圆山开心农场举办首届“我的菜非你莫蔬”劳动教育活动,通过小组承包责任制组织17支小分队全程参与土壤改良、幼苗栽种、日常养护及成果展示等农事实践。活动以“组内承

课堂 师范大学 闽南 责任田 闽南师范大学 2025-04-13 17:52  12

温陵志丨闽南掌故:青礁“三颜”与泉州的故事

宋时,漳州龙溪“青礁颜氏”以文兴族,为当地世家望族。该族在宋元时期先后出了三位尚书(颜师鲁、颜颐仲、颜荣),在宋元明时期共有24人登进士第,声名远播。巧的是,尚书颜师鲁及其子颜彻、其孙颜颐仲都曾在泉州任过职,并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。可以说,泉州与这一

泉州 闽南 温陵 青礁 颜颐仲 2025-04-11 10:38  12

百年闽南:赓续闽南文化根脉 激活创新发展基因

文化是民族的血脉,是人民的精神家园。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闽南这片热土上,孕育着“爱拼敢赢”的精神内核与“厚德求诚”的家国情怀,凝聚着“勤劳勇敢”的精神内涵与“继往开来”的时代特征,滋养着独具地域特色的闽南建筑、戏曲、工艺、美食与民俗。百年闽南(

创新 基因 赓续 品牌策划 闽南 2025-04-11 09:19  12

闽南师范大学:叩访峥嵘岁月 赓续红色血脉

闽南网4月3日讯(通讯员 陈茹铃 刘慧凡 黄小乐 闽南网记者 周怡楠 文/图)草木蔓发,春山可望,在光影摇曳的屋檐下,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“关爱退役军人”志愿服务队围坐在退役军人身旁,聆听一枚枚勋章背后的铁血荣光,叩访那些被岁月淬炼过的军旅生涯。自2023年成立

师范大学 赓续 闽南 峥嵘岁月赓续 闽南师范大学 2025-04-03 21:03  12

“中华五千年文化应该被更多人了解”

暮春时节的闽南师范大学,凤凰木新绿初绽。在教学楼传出的一阵悠扬歌仔戏唱腔中,记者见到了正在指导学生的李姿莹老师。这位来自台湾高雄的“80后”获评今年的“福建省三八红旗手”,从台湾博士生到漳州媳妇,从戏曲爱好者到文化桥梁搭建者,李姿莹用“登陆”7年的光阴诠释了“

闽南 歌仔戏 中华五千年 中华五千年文化 高车乡 2025-04-01 10:35  11